赫伊森在场上的一次防守选择成为了比赛的转折点。当时对方前锋正高速带球突进,赫伊森没有第一时间上前拦截,而是先侧身观察了身后队友的站位。就在这瞬间的迟疑中,他判断防线仍有其他防守球员,随即伸手拉倒了形成单刀之势的进攻球员。主裁判毫不犹豫地出示红牌将他罚下。
走向场边时,赫伊森情绪激动地向场边教练席反复比划着“2”的手势,同时不断指向自己的眼睛。他试图向教练组传达的是:自己是通过观察才做出犯规决定的,因为他清楚地看到另一名防守队友正在回追,理论上并非最后一名防守球员。这个手势既是对判罚的质疑,也是对自身决策的解释。
然而根据规则,裁判的判罚依据更多取决于犯规动作本身的性质和破坏明显得分机会的客观事实,而非球员主观的站位判断。赫伊森的观察行为反而暴露了他在瞬间决策上的犹豫——正是那半秒的观察延迟,导致他错过了最佳防守位置,最终不得不采取犯规手段。这一幕也成为了赛后战术分析的重点:在高压防守情境下,瞬间的直觉反应往往比理性观察更为重要。